微信號:電影派
微信號:dyp833
點擊關注電影派
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
答應寶寶們的春節檔影評,派爺如約奉上。
今晚咱們聊聊熱門影片——
《乘風破浪》
說實話,有了前作《後會無期》,派爺對韓少的新作,並無多少期待。
而看過首映後,你猜怎麼著?
嘿,還真不怎麼滴。
但網上(除了豆瓣)、其他電影公眾號卻是一邊倒的好評。
派爺真是越來越看不懂現在的電影市場了。
好看的說難看。
難看的非要說好看。
原本單純的電影評論也要被市場沾染。
別人愛誰誰,派爺還是要做自己。
很不巧,派爺對《乘風破浪》的評價又和大眾相反。
大多數的好評都放大了兩點——
一是《乘風破浪》比《後會無期》好看很多;
二是韓寒比處女作,進步很多。
這兩點,派爺都不服。
先說第一點,《乘風破浪》還不如《後會無期》。
首先是原作的缺點依然沒有改進,反而發揚光大。
《後會無期》中,最不能讓派爺忍受的一點就是——
忽視電影結構,完全靠金句笑話堆積。
散文,根本不能叫電影。
所以爺常跟胖友吐槽,韓寒還不如郭敬明,真的不是任性,至少四娘拍的叫電影,有最起碼的電影結構。
到了新作《乘風破浪》,看得出,韓導知道結構是自己的短板。
直接借鑒了《回到未來》、《新難兄難弟》中,男主穿越回父母年代的故事架構。
盡管大體的框架立起來了,但韓少依然用他熱愛的笑話加以填充。
所以,《乘風破浪》就成了一部用笑話堆起來的半成品。
《後》中尚有金句能掩人耳目,但《乘》中的笑話卻都炒過數遍,味同嚼蠟。
諸如「一根筷子折斷、三根筷子也能折斷」的包袱,尬得很,並不好笑啊。
派爺真的不明白,那些說很好笑的人是騙自己,還是騙別人。
這種笑話堆積式的電影表述,就會造成故事上的斷裂。
前作如此,新作也是如此。
影片中從穿越的動機、方式、推進,銜接性都很差,劇情轉場得很生硬。
你很明顯能感覺到,很多鏡頭很突兀,根本不屬於這個電影。
這樣連通暢都達不到的敘事,卻成了專業人士口中的好故事。
派爺就想知道,我們對於一個故事好壞的判斷,什麼時候標準這麼低了?
處女作的缺點延續到新作,並且原來的亮點被抹滅。
所以派爺才認為,《乘風破浪》還不如《後會無期》。
《後》結構談不上,但派爺承認,它通篇的情感是自成一體,是通暢的。
但到了《乘》,借鑒來了結構還是一團糟。
而更可怕的是,情感表述也一團糟。
該片人物動機都立不住。
比如用自己的妞試兄弟,大哥,您還是人麼?
男主穿越了一次,打個群架,就與父親和解,並順其自然,親自送爸爸進監獄,繼續等著媽媽自殺。
雖然不干涉因果也是一種拍法,但諸如這類邏輯上的缺陷,是會影響韓導拼命追求的「藝術」的。
人物動機立不住,就造成人物的情感變化,很牽強。
該片的情感升華基本靠的就是——
自我欣賞、自我感動,自我高潮。
莫名其妙的慢鏡頭就突然莫名其妙地煽情了。
曾經派爺以為《後會無期》會是韓導的起點,可未曾想,這卻成了高線。
再說第二點,派爺並不認同韓寒進步了。
很多人都說,這次韓導誠意滿滿。
抱歉,派爺真是沒看到韓少的誠意在哪。
他的心思依然都是花在了抖小機靈、耍小聰明上。
他依然自我陶醉在自以為幽默高端的笑話中。
他會選演員,會討巧。
但該片中不錯的演員陣容也成功被他拉下水。
鄧超,除了演自己的電影,其他時候基本都是演技在線的;
彭于晏,導演調教好可以發揮得好;
董子健,年輕實力派;
趙麗穎,至少在電視劇小花中,可以算是有演技的了。
但他們在影片中,並無出彩的地方。
甚至趙麗穎還很出戲。
演員能演得出戲,足以證明劇本很浮,沒有著力點。
影片上映前曾經歷過抄襲風波。
該片和《新難兄難弟》與《回到未來》有很多相似的梗——
比如都是穿越後父子成兄弟、都目睹年輕父母結婚、都在父母婚禮上唱歌、兒子都與親媽有親密肢體接觸……
當影院裡,觀眾因為鄧超偶遇馬化騰的梗而喝彩時,派爺笑不出來。
爺默默想到了那個遇見李嘉誠的梗。
但這些都無傷大雅,韓少很聰明地在電影片尾打上了長長的致敬名單——
《新難兄難弟》、《回到未來》、《終結者1》、《時光倒流七十年》……
謝謝前輩給我的靈感與智慧。
嗯,我們也謝謝你的「坦誠」。
事後,很多人討論《乘風破浪》到底是致敬還是抄襲。
派爺對於二者的判斷標準很簡單粗暴——
拍得好,就叫致敬;
拍得爛,就叫抄襲。
這也是一般大眾的評判標準。
而《乘風破浪》的結果,只能說懂的人都明白。
一個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完成的作品,用心程度可想而知。
10月19日陸續公布演員;
12月27日,就舉辦定檔記者會。
1月23日,舉辦了首映禮。
前期籌備半年,拍攝時間2個月,後期只有一個月。
當然,也有很多佳作都是靈光一現,匆忙產出。
但只靠抖機靈,是不足以完成電影藝術的。
畢竟,小聰明和天賦,還是相差甚遠的。
畢竟,中國的姜文,就那獨一份。
沒有停留在原地,韓寒反而越走越遠。
不惜動用直男癌來刺激觀眾的敏感神經。
這真是吃相最難看的炒作行銷。
不過,這並不能作為評價電影本身的標準。
這是商業的范疇。
而在這一點上,其實韓寒和郭敬明都是一樣的,沒有誰比誰高明。
豆瓣排在第一的短評就道出了真相——
韓粉是從來都瞧不起郭粉的,但我認為無論韓還是郭都是一丘之貉!
一個擅長小城故事;一個偏愛大城逼事。
一個含蓄地圈錢;一個露骨地騙錢。
一個披著文藝的外衣裝逼;一個披著情懷的外衣撕逼。但都沒跳出那個標籤,矯情。PS:郭敬明、韓寒、張嘉佳……真是厭煩了這類作家電影!
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則短評有偏激的成分。
但作家電影的短板的確不容忽視。
電影鏡頭和書本文字很大不同,文字可以讓觀眾自行想像。
但電影,你必須靠畫面,必須拍出來觀眾才能知道。
《乘風破浪》中,韓導乾脆捨棄了內心戲,直接讓人物自己對著鏡頭講。
其實韓寒與郭敬明就是一體兩面,只不過二者包裝不同。
一個偏愛奢侈,就用滿屏的奢侈品自我滿足;
一個偏愛賽車,就讓全體鎮民配合,小巷飆車自我滿足。
韓寒離不開他自己,離不開他的情懷,更離不開他的小鎮。
但很可惜,他並沒有還原出中國90年代的小鎮感。
雜糅了台灣腔、港片後,這份小鎮情懷在不舊的基礎上,又不純粹。
韓寒一面叛逆青春,可他自己卻一直膩在青春裡。
他的作品,永遠離不開妓女和車。
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。
很多觀眾被影評中的親情主題感動了。
但在派爺看來,這根本還是一部青春片。
飆車、打架、拉幫結派、兄弟女人,都是青春年少的元素。
整部電影102分鐘,父子矛盾的主線只占了個開頭。
曾經的韓寒,精神上弒父,經過了成長。
有人說,這部電影裡,是他與父權和解。
但他借用父親,繼續做著自己的青春夢。
這不是跟父權和解,這是自我意淫地同化父親。
我們都高估了他。
他用龐大的朋友圈,拼出了一條榮光之路。
派爺只想將片中韓導自己寫的話,原封不動送回給他——
惡不惡心?丟不丟人?難不難看?
錢你想賺,牌坊你還想立,沒這道理吧。
韓寒,你終究也成了自己曾最討厭的人。
盡管如此,派爺還是不願意僅用「爛片」二字就全盤否定韓少的全部。
他的雜文《青春》裡有很多他寫的影評。
只能說你聽過很多道理,依然拍不好電影。
派爺還是相信,他內心深處,仍有對電影的熱愛與情懷。
哦,片子裡有一句台詞,派爺特別服——
別擋著我看哥哥!
一個zan=理智看片,從我做起。
歡迎在評論下方調戲派爺,跟著派爺有肉吃。
更多見解可在文章下方即時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