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號:財經國家周刊
微信號:ENNWEEKLY
財經決策第一號:ENNweekly(«長按可復制)
國產大飛機C919計劃於5月5日首飛,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,包括軍用大型運輸機和民用大型運輸機。從1970年首個項目立項至今,47年間中國曾先後五次做過關於發展大飛機的重大決策。
1969年和1970年,周恩來和毛澤東先後提出研發大型飛機。1970年8月,國家正式下達大型飛機研制計劃,即708工程。
到1980年,首架國產大型遠程噴氣式客機運10首飛成功,但最後因經費等問題下馬。
1981年10月,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再次做出決策。
根據中央決策,從1984年到2000年中國航空工業與美國麥道公司進行了MD80和MD90飛機的合作。
但後來波音公司兼並麥道公司,撤銷了 MD80和MD90生產線。
1986年,鄧小平批轉了航空界人士關於研發大型飛機的建議,國務院決策通過國際合作,消化、吸收國外技術,發展國產大飛機。
1993年10月,國務院再次決策,力爭2000年前後搞出國產大飛機樣機。
2007年2月26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批准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。這是第五次決策研制國產大飛機,也就是C919的立項。
回顧70年代以來,國家歷次決策自主大飛機研發卻未能如願。主要原因有二:
第一,國家經濟形勢緊張。1981年中國軍費不到170億元,而運10研發每年投入就要1.5億元,相當於每年要有1%左右的軍費用於一架飛機的原型機研制。而當時中國空軍裝備技術還處於60年代的水平。
第二,自主能力有限。由於缺乏足夠的技術能力,自主研發進程緩慢且代價巨大。後來轉為對外合作之後,大飛機項目始終受到外方限制和影響,最終因其核心技術代價高昂而不得不下馬。
從運10首飛到現在,中國民航市場充斥著波音、空客的大飛機,中國空軍也不得不從國外購買大型運輸機。
好在中國的國產大飛機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,沉重的翅膀歷經曲折,終於飛上藍天。
任何事宜請後台留言
或發郵件至[email protected]
喜歡的朋友請多多分享
長按指紋自動識別二維碼即刻關注